從各級各類攝影組織的牛刀小試,到華辰等拍賣公司的漸漸入境,國內對于攝影作品拍賣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對于蘇富比等世界知名拍賣公司的舉辦攝影專場、一次拍值上千萬美元的“壯舉”來說,國內攝影作品拍賣市場的發育仍處于“胚胎”階段,許多“游戲規則”尚未完善,何來巨大的市場?
有感于諸如嘉德等知名拍賣公司仍在逐步切入攝影作品市場,中國的攝影作品市場也正在與國際接軌,鮑昆先生在綜合各方面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此文,應該說是一份攝影作品拍賣基本規則的“說明書”,較為完整地闡釋了攝影作品拍賣這個全新的概念,對中國攝影界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現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繼中國水墨畫在國際拍賣市場異軍突起后,中國國內的油畫拍賣價格也水漲船高,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幅度增長。中國水墨畫和油畫代表的傳統藝術拍賣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具有現代視覺影像傳播媒介性質的照片,由于其現在相對低廉的價格和未來巨大的增值空間,則會成為國內拍賣市場的下一個熱點。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照片的拍賣已經有30多年歷史。這期間,被拍賣照片的價格升幅達10至20倍,比如美國攝影師艾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茲的經典作品《第五大街的冬天》,上世紀70年代價值幾千美元,但今天的估價已達10萬美元以上。以至于有專家預測:“一張照片值一百萬美元的那一天不會太遠了?!?/P>
照片由于其可復制的工藝屬性,又缺少必要的版權保護制度和規則保障收藏者權益,曾經長期不被收藏者青睞。不過,這一缺憾現在已基本得到解決。傳統架上藝術———版畫的一些版權規則是完全可以適用于照片的,比如攝影家對自己作品制作量的控制(一般是幾十張之內,或者更少),嚴格地標注進入市場的序號和攝影家親筆簽名與權威律師公證機構公證等。這些措施都可以使進入市場的照片,和通過其他途徑流散的攝影家拍攝的照片嚴格地區別出來,以保證其獨特的版本價值。
除了照片的版權問題,對于作為收藏者的買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判斷照片的價值了。攝影術從19世紀中葉誕生以來,參與人類生活已超過一個半世紀。攝影剛誕生時,曾被傳統藝術家不屑,認為是一種偽劣的雕蟲小技,是繪畫的仿冒者和敵人。照相機的機械復制性,復制的只是沒有精神投射的客觀自然世界。它既見不到人的高超技藝,也見不到人的精神個性。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基于古代手工藝術理念的說法是一種偏見。
攝影是人們進行觀看和表達的一種現代媒介,它在進行人類歷史記憶和思想表達以及藝術創作等諸多方面都有極大的可能和活力。攝影術從一誕生,就循著人們的社會自然生活記憶和自我精神記憶兩個方向展開。尤其是在社會生活記憶方面,攝影顯示了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能力。它以真實的影像記錄了從其誕生以來的人類歷史,徹底改寫了人類記錄自己歷史的方式。它讓歷史更為翔實、可靠,讓我們最大限度地告別了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藝術化的歷史敘事。照片所負載的歷史身影,會隨著歷史本身的演進而顯現其價值。